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资本市场从来不缺魔幻故事。当“中签如中奖”的信仰崩塌,当新股上市首日涨幅300%的狂欢沦为散户绞肉机的序曲,一场关于财富分配的残酷寓言正在新股上演。肯特催化用四天腰斩的走势,揭开了注册制时代的资本游戏——你图它的打新红利,它要你的全部本金。
一、从云端到地狱的资本围猎
4月16日,肯特催化带着"细分领域龙头"的光环登陆沪市。发行价15元,上市首日以54.90元的开盘价让中签者狂喜,超300%的盘中涨幅更让场外资金蠢蠢欲动。但狂欢之余要明白背后的故事,保荐机构国泰君安,在询价阶段将发行市盈率定在32倍,远超行业25倍的平均水平,用“成长的故事”掩盖了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17.5%、净利润缩水22.4%的尴尬现实。当首日追涨的散户还在计算翻倍收益时,次日低开低走的K线已将他们困在资本猎场。
当下之肯特催化,自上市首日臻至巅峰的 60.06 元,历经短短 11 个交易日,持续萎靡不振,跌势不止,股价竟降至 35.41 元,跌幅高达 41.04%,近乎腰斩。你期冀它的投资红利,它却令你涕泗横流!
二、千万保荐费背后的“纸面繁荣”
无独有偶,肯特催化绝非孤例。宏工科技上市10天蒸发38.91%,泰禾股份上市14天缩水40.51%,泰鸿万立上市15天跌去49.06%,这些“上市即登顶”的个股正在组成新股最凶险的刺客军团。保荐机构收取千万保荐费后,用“轻资产、高成长、讲故事”的包装话术,将平庸企业送上神坛。肯特催化实控人凭借70%的绝对控股权,在禁售期结束后随时准备套现离场;游资则在首日制造流动性假象诱多。当击鼓传花的鼓点停止时,散户手中的筹码已沦为烫手山芋。
三、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
面对动辄100倍市盈率的新股,需要仔细甄别,不要盲目打新。(1)看穿保荐机构的估值魔术,警惕营收、利润双降,却包装成“细分龙头”的伪成长;(2)识别股权高度集中的“家族企业”,超高的控股权,意味着未来解禁减持的之利剑已高悬于头顶;(3)建立安全边际思维,对透支三年业绩的定价上市公司保持敬畏。注册制下,散户若还沉溺于“无脑打新”的旧梦,终将成为量化机构镰刀下的韭菜。